墨海徜徉 Ι 墨印背后的甪直首富沈家编者按:为弘扬正确的银元收藏价值观,扩大银元爱好者交流视野,本公众号建立“墨海徜徉”主题栏目平台供银元爱好者分享。 您可以将自己银元入圈体验、成长经历、捡漏奇遇、系列集藏等内容整理成文字发给我们,图文并茂最佳。 主题虽是“墨海徜徉”,但不限于墨印、贴纸、钢戳、炫彩、美锈、原光和普通银元,只要是银元序列的体验和心得都可以分享。 文风不限,体裁不限,是否评级客户不限,新手小白和资深藏家都不限,字数大于500小于1000。 文章一经采用,即付丰富稿酬或同等价值的藏品。 银元墨印的意义,不仅仅涵盖于银元真伪的保证,更是一段段商号历史的承载,记录着家族的兴衰。 今天,我们通过银元墨印去了解苏州甪直古镇百年老店沈万顺。 沈万顺 甪直西街 (海涛 藏) 同治初年,甪直人沈国琛在甪直镇西涨汇开了两爿大店:一爿叫沈万顺糟坊,一爿叫沈万顺腌腊南北货烟纸。 后来业务攀升,又开了沈万顺糟坊分店,形成了一个经济集团,老百姓说:“西涨汇的市面是沈家撑的。” 在全镇商业中他们成为鹤立鸡群的特殊字号。 沈万顺糟坊约开设在清同治初年,坐落在甪直西涨汇大街,匹对金鼎桥,坐北朝南三大间门面,靠西一间半是大柜台,半间是过道,靠东一间是米店,糟坊作坊在施家桥下塘。 以前的情况不知道了,到抗战前约有资金3000石左右,经营酒、油、酱油三个项目,批零兼做,全店有职工近十人。 酒是自己做的,烧酒每年约做2,000石,根据天时变换原料用米、粞、小麦等等。 黄酒一年做糯米五、六百石,糟坊雇有司务7人,旺时再用临时工。 因为酿造得法,所以白酒甘冽,黄酒醇厚味浓,很得群众好评。 甫南 沈万顺 (海涛 藏) 沈万顺南北货腌腊烟纸,这家商号开设时间和万顺糟坊差不多,距今约150年左右,坐落在西汇街东口施家桥西堍。 现在门牌是西汇上塘街2号(编者注:现在圣莲人家),坐南朝北4开间门面,靠东沿河的一间是堆放咸鱼咸肉的,第二间是咸肉砧墩和咸鱼摊,第三间是烟纸杂货,还有一条通道,第四间是南北货与香烛。 这店的特色是进货比较讲究,质量较好,咸鱼咸肉都派人亲自去苏北、常熟浒浦等地选购,纸货都是从苏州东来仪等名牌店批进,南北货亦比较齐全,所以自始至终生意一直很好。 经理先为顾见云,后为严文龙(东山人),最后是陆治宸统管二店,公私合营后几度更改经营门类,曾挂招牌“万顺副食品门市部”。 沈成号糟坊酱园 (海涛 藏) 这家商号坐落在香花桥西,门牌是西汇上塘街36号(编者注:现在为甪直酱品厂门市部),坐北朝南三开间门面。 这里原来是沈万顺糟坊的分店,开设时间略晚于万顺糟坊,亦在百年以上。 民国初年,沈国深早已逝世,这“沈成号糟坊酱园”是他的五子漱石和诸侄分家时分给长房长孙沈柏寒 的,于是改名“成号”。 当时资金约2,000元,聘请汪祥云为经理。 开始自办糟坊、酱园,自制各种酱菜,当时东市张源丰的“甪直萝卜”已很有盛名,汪祥云亦进行仿制。 开始经营很顺利,但是当时正在开创各项事业,正是下本钱的时候,另一方面管理比较差,所以连年亏损。 汪祥云被辞退,沈柏寒另聘老友刘蔚如担任经理。 当时是民国十几年的时候,因为店里底子尚厚,门类齐全,连续整顿店规,提高产品质量,得以扭亏为盈,后因为店里各色品种较多,价廉物美,生意大盛,营业额超过了沈万顺。 刘蔚如担任经理后开始年年赚钱,到解放前夕资本额已达4,000石米,到解放后公私合营时已达人民币4万元。 公私合营后改名为甪直酱品厂直到现在。 玩墨者,惟墨能言,讲述着过去的故事,让后人聆听。 老墨历经百年,其创办人早已作古,唯有墨穿越时空,尽职地守在那里,用质朴的情感带给后人无尽的遐思。 参考资料: 1、严修桢 徐允列编著《甫里漫录》 2、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及搜狐网“名镇甪直” 作者 ▏焕然 海涛 审稿 ▏老墨 编辑 ▏大海 (本栏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