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海徜徉 Ι 苏韵墨香编者按:为弘扬正确的银元收藏价值观,扩大银元爱好者交流视野,本公众号建立“墨海徜徉”主题栏目平台供银元爱好者分享。 您可以将自己银元入圈体验、成长经历、捡漏奇遇、系列集藏等内容整理成文字发给我们,图文并茂最佳。 主题虽是“墨海徜徉”,但不限于墨印、贴纸、钢戳、炫彩、美锈、原光和普通银元,只要是银元序列的体验和心得都可以分享。 文风不限,体裁不限,是否评级客户不限,新手小白和资深藏家都不限,字数大于500小于1000。 文章一经采用,即付丰富稿酬或同等价值的藏品。 江苏自古以来既是赋税钱粮大省,也是文化教育大省,更是各类人才荟萃的人文重地。 明初定都应天府(今南京),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直隶、南直隶,大致辖有今江苏、安徽两省和上海市。 清初灭南明,以南直隶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。 顺治⼗⼋年,江南省被拆分为江南左和江南右,江南左为安徽省,江南右为江苏省,江南省也退出历史舞台。 乾隆二十九年,《清会典》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、康熙初江南、湖广、陕西等三省分省的结果,后来乾隆《清一统志》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。 江苏省辖江宁府(今南京市)、镇江府、常州府、苏州府、松江府(今上海市)、扬州府、淮安府、徐州府以及通州、海州、太仓直隶州。 两江总督署驻江宁,这是江苏建省之始,“江苏”之名取江宁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。 图片来自网络 银圆加盖墨戳的地区也大体相当于清初江南省的范围,目前所见地名墨戳以浙江、安徽皖南地区(包括江西婺源,婺源县原属安徽徽州府辖地)、江西玉山以及上海地区居多,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江苏反而所见寥寥。 本人收藏墨戳银圆十年有余,目前所见有明确江苏地名的墨戳仅有三枚。 第一枚“锡邑、银柜、去印不换”。 图片来自网络 此枚墨戳清晰可辨,墨戳中间上方“锡邑”两字楷书,中间下方“银柜”二字楷书,四周篆书“去印不换”。 锡邑即今江苏省无锡市,在《锡金乡土历史·第三课·定名》中说:“无锡之名,始于汉初。汉以前,旧名锡山。以邑之西城外五里许有山曰锡山,山多锡矿故耳。周秦之时,采掘之人日多,继而锡尽。 “邑”字一般指城市、也作县的别称,墨戳中的“锡邑”准确的说应该是指无锡县,1949年4月23日解放后成立的无锡市。 提到江南,估计很多人想到的是苏州,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” 早已深入人心。 本人所见后二枚江苏地名墨均在苏州,一枚是“瑞,同里南荒圩瑞凤和记”。 (编者注:此墨已收录中式评级数据库 吴焕藏) 图片来自网络 此枚墨戳设计精巧,字体古朴,信息量大(附数据库图片)。 图片来源:中式评级数据库 同里镇,江南六大古镇之一,同里旧称“富土”,唐初改为“铜里”,宋时将旧名拆字为“同里”。 同里镇始建于宋代,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,是中国水乡文化古镇。 同里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,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,距上海80公里。 同里镇面积33公顷,为五个湖泊环抱,由49座桥连接,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。 古镇镇内家家临水,户户通舟,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。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。 图片来源:中式评级数据库 另外一枚是造币总厂,由于是几年前看到,只记得此戳字数多,信息量大,由于当初嫌墨戳清晰度不够,故而没有收入囊中,也未保存图片,但币主我印象深刻,可惜经多方联系币主已将此币出售,且由于事过多年,此币下落无从查找。 但是此墨戳前两个字我至今记忆犹新,清晰的“震泽”二字,震泽镇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,位于吴江区西部,江浙交界处,北濒太湖,东靠麻漾,南壤铜罗,西与浙江南浔接界。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为江苏镇江人,收藏墨戳银圆十年有余,所见江苏地名戳银圆虽不多,但在江苏收集到的墨戳数量却不少。 由于自清末以来,连年战乱,所留文字资料极其匮乏,没有确切的地名标识,没有可靠的文字资料,虽然这些墨戳属于江苏地区的可能性极大,基于考证谨慎性的考虑,这些墨戳不作为江苏戳来介绍。 子曰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,还是将这些墨戳发出来,让大家共同欣赏、研究,这也是我们收藏墨戳的意义,研究百年前的墨戳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。 此批墨戳鹰洋购于江苏南通,数量大,款式多。 “陈合盛图章”,据说是南通的米行,待考。 “云腾致雨”,此篇写在江南冬雨时,江南淅淅沥沥的冬雨,往往伴随着微风,天青色伴风雨,如诗如画。 既然我们无法选择天气,只有积极“应风”,祈祷山河无恙,人民健康! 作者 ▏宜泉 审稿 ▏老墨 编辑 ▏大海 (本栏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