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现:银元墨印上的那些地名(十)中式评级墨印小组考证地名墨印发文自(一)开始,至今已满十期,作为一个系列,讲述每一个墨印诞生地的故事。 地名墨如同一个人的身份证明,有鲜明的地方色彩,包含地方特色、人文、经济,蕴含地方精神。 地名墨不仅仅代表某一特定区域的代号,她还是文化信息的载体,是文化的镜像,是墨印文化的活化石。 其实质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中式元素价值所在,也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,值得关注、保护和探究。 十期文章考证十个地名,洋洋墨印大观,岂止十个地名?我们权以这番学术精神,来协助来引导越来越多的银元爱好者了解墨印,认识墨印,解读墨印,进而保护和传承墨印。 今天我们呈现的这一方墨印,来自于江西玉山。 图片来源:中式评级数据库 这方墨印敲盖在袁像民国三年的银元上,墨印清晰地留有玉山这个地名,银元底板细腻,银光闪烁,币面有栗色包浆覆盖,亮银色、墨色、栗色汇聚,相得益彰,相映成趣。 因墨印的整体清晰度受限,且没有加盖齐全,所见铭文为“玉山中関 四月 聚豐銭莊......”,墨印小组的研究人员据此翻阅相关材料和网络图片,终于将铭文考证齐全。 研究人员将墨印的完整信息考证出来,并仿照墨印完整形制,以毛笔手书予以呈现。 这枚银元,中式评级标注为“墨印四级 58”,意为墨印的等级为“四级”(墨的等级按五/四/三/二/一标准划分),银元的整体状态为“58”(近未使用)。 图片来源:中式评级数据库 (一)玉山 “冰为溪水玉为山”—玉山是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。 玉山建县已有1300余年历史。 始建于武周证圣元年,隶江南道衢州。因境内有相传天帝遗玉而成的怀玉山而得名。 宋朝,玉山隶江南东路。 图为玉山殿口南宋行宫遗址 元朝,县属广信府,隶江浙行中书省。 明朝,县随府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。 图为明万历年官溪胡氏宗祠 清朝,属江西省广信府。 图为清同治年间玉山全境图 民国元年,县直隶江西省。 图为民国时期小学用的教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先后建立过玉山县和怀玉县苏维埃政府。 解放后,县隶上饶专区。 图为玉山一中旧照 2000年10月,玉山隶上饶市管辖。
玉山是上饶经济重镇,是江西省对外开放合作的“桥头堡”。 著名的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玉山。 玉山自古书香浓厚,人才辈出。始建于北宋的杨亿精舍,明代称为怀玉书院,曾与江南四大书院齐名。 历史上,玉山共考取进士130余名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从玉山走出800余名博士,赢得了“中国博士县”的美誉。 (二)钱庄 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组织。最初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,后渐增加存款、放款和汇兑业务。 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,主要分布在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宁波、福州等地。 在北京、天津、沈阳、济南、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,性质与钱庄相同。 另一些地方,如汉口、重庆、成都、徐州等,则钱庄与银行并称。 早期的钱庄,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。规模较大的钱庄,除办理存款,贷款业务外,还可发庄票,银钱票,凭票兑换货币。而小钱庄,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。 钱庄与商家关系最为密切,通过存、放、汇、发行庄票和兑换业务,对商家融通资金,调剂头寸,清算账务,使其得以灵活周转,持续营运发挥着重要作用。 (三)聚豐銭莊 玉山素称江、浙过载码头,广丰、德兴、婺源等县与外地商业往来资金须经玉山钱庄中转,商运极盛,当地银钱业极其发达。 据1912年玉山县经营网点统计,玉山县城商户共281家,从业人员2000余名。 分布在上关、中关、下关及砻坊街、花园街、十字街、七里街。中关为闹市,店铺规模、户数、资本均超过其他街区。 全县较为兴盛的行业有官盐仓(官督民办)10家,钱庄13家、过载行(运输行)18家、烟行9家、烟丝店17家、油行9家、布业31家、南货35家、广货13家,还有茶号等。 钱庄墨是常见的商号墨印,墨印小组的研究人员以“玉山聚丰”、“聚丰钱庄”等为定向词条在各类门户网站展开海量查找,以“聚丰”命名的各地钱庄、银号、银行有十多家,重庆、北京、上海皆有,唯独没有玉山。 直到研究人员调阅《上饶地区金融志》,本案“聚豐銭莊”方得以赫然呈现,该钱庄于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合股开设,钱庄经营地点为玉山县城中关。 研究人员继续查阅《玉山县志》,希望能获得玉山钱庄之全部概貌,在第368页的《钱庄卷》查询到以下信息: “本县第一家钱庄系清同治二年(1863)开业的苏州钱庄,继之为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合股开设的聚丰钱庄、清宣统二年(1910)合股开设的瑞源钱庄。至民国二十三年(1934)合股钱庄有8家,独资开设的钱庄有5家。各钱庄有资金1万到10万元(银元)不等。存、放总额平均每家10万到13万元。” 资料来源:《玉山县志》 至此,研究人员已获悉玉山钱庄业基本概貌,但本案“聚豐銭莊”的创始人姓名、股东结构、经营情况、照片等信息,感慨于资料的匮乏,留待广大墨印爱好者进一步考证。 在浩瀚的墨印中去找寻那一抹见证,去深挖那一段历史,去讲述那一篇故事,去解开那一刻记忆,是传承中式元素价值所在,也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。 主要资料来源: 1、《玉山之窗》门户网站。 2、《上饶地区金融志》。 3、《玉山县志》。 |